会上,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浩以“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上海在行动”为题,作交流发言。
在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健康上海建设有序推进,取得明显进展。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已达83.63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3.52‰、1.15/10万,居要健康指标连续十多年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2018年,上海市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达28.38%。这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扎实的健康基础。上海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健康城市工作的样板城市。
但同时伴随疾病谱改变,慢性病成为主要健康问题,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之和已占疾病死因的80%;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城镇化和生活方式改变、健康因素等,人民对健康的认识提高,健康需求不断提升;由于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重大活动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从2008年起,上海连续组织实施覆盖全市约800多万户常住家庭、免费发放“健康读本+实用健康工具”组合式礼包的健康科普项目。12年来,“健康大礼包”共向全市800多万户家庭发放近9000万份,深受社会好评和市民热爱。
从2007年开始,上海率先在全国开展居民健康管理小组项目,从慢性病管理入手,逐步在全市所有社区推广,有效预防和管理疾病,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建有居民健康管理小组2.8万余个,55万人参与活动,覆盖全市100%居村委。
通过多部门合作,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县区建设与全市各区5类健康场所的建设。目前上海健康促进县区建设比例达75%,已建成305家健康促进学校、146家健康促进医院、156家健康促进机关、116家健康促进企业和544个健康促进社区,建设53740个健康家庭。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充分考虑本市政策法规、疾病谱、市要健康问题等,在“国家健康素养66条”基础上修订、增补新的条目,最终形成《上海健康素养核心信息72条》(“上海健康素养72条”),今年已正式发布。
今年8月,作为国内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的“第一方案”,《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正式出台,其中第一个行动就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分两个时间节点,对上海市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到2022年和2030年,市民健康素养水平将分别达到32%和40%。
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机制,推进市健康促进中心建设,至2022年,建成全市健康教育资源库、专家库;培育20个左右辐射长三角、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健康科普品牌,推出一批“健康上海”建设示范、优秀案例。至2030年,再培育形成一批健康科普品牌和健康促进示范案例。
不断扩大居民健康管理活动的覆盖范围和受益人群,至2022年和2030年,参与健康管理小组的人数分别达到85万人和120万人。
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县区建设与全市各区5类健康场所建设,实现“体医结合”“医教结合”“体绿结合”。把生命教育纳入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课程,增进全社会对医学、医务人员的理解和尊重。至2022年,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至2030年,健康文化深入,形成全社会关注健康、促进健康的良好氛围。
今年,在市卫生健康委指导下,作为《健康上海行动》首批40个项目之一,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和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启动“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修订项目,引导中小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的和习惯。
在制定《健康上海行动》过程中,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的各单位积极参与,形成多部门合作、跨部门联动的良好氛围。同时拟建立重大项目、重要政策健康影响评价机制,把健康中国战略纳入领导干部专题培训,把健康上海行动执行情况纳入各级党委和考核内容。
11月14日-15日,由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卫生健康委共同主办的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健康融入万策”主题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在上海举行,全市近200名领导干部参加。
健康上海建设的蓝图已经绘就,上海将用行动创造高品质的健康生活,用行动打造卓越的健康之城,不断提升市民健康素养与健康水平,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健康获得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