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是男孩(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我会发生哪些生理和心理变化?”“为什么大人们对男孩或女孩有不同的要求和看法?”“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性别吗?”
对于小男孩小女孩的上述疑问,一本即将问世的试用教材尝试给予解答。从9月1日开学起,本市杨浦区的18所小学将试点推广性别教育课程,低年级孩子还将用上正式出版的教材——《男孩女孩》。的一连串追问,便是《男孩女孩》一书前言里的内容。
9月起也将起用的首部小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有关“我从哪里来”的部分,因图文并茂直白地介绍,而争议。上海即将亮相的《男孩女孩》,也因此备受关注。负责教材研发的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开展性别教育已经有六七年。校长丁利民表示,教材中不会“就性论性”进行渲染,教学总原则是让孩子好自己的身体,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目前,上海学校健康教育中包括了“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的内容,但没有统一的、系统的关于小学青春期教育的教材,性教育课怎么上、由谁教都由学校决定。
上理工附小开展性别教育已经有六七年的时间。校长丁利民认为,性别教育和性教育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性教育”容易使人好像只有生理这一块内容,其实性别教育还涉及心理、伦理,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能使学生珍爱生命、学会。
性别教育课是放在心理课里上的,每个学年3课时。在整个小学阶段,孩子会上15节“性别教育”课。经过多年操作,形成了一系列教案、课件和校本教材。去年底,这个课程获得了首届课程教学研究二等。随后,上理工附小的老师们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合作,着手编撰一套名为《男孩女孩》的实验教材。这套教材暂定为三册,分别适合小学低、中、高年级的孩子。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相关责任编辑表示,适合小学低年级的教材已经准备就绪。9月1日开始,杨浦区18个小学将试点推广性别教育课程实验。
校方介绍说,《男孩女孩》的绘图和编辑水准相当不错,不仅科学系统地介绍了小学生乐意接受的性别教育知识,包括性别意识、性别认同、身体等方面,例如性怎么办,身体的界限在哪里,什么是秘密等。教材中还设计了鲜活的生活情境,让孩子讨论可能会自己的人,教孩子提高,学会自己。通过小游戏,让孩子学会做自己身体的主人。
上理工附小和出版社方面均未透露《男孩女孩》一书的具体内容,但从该校目前课程教案和讲义中,我们能够大致窥见《男孩女孩》的端倪:
适合一年级的“我从哪里来”:“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小朋友通过唱儿歌,知道了植物可以通过种子延续后代,再通过鱼妈妈、鸡妈妈、兔妈妈等找孩子的游戏,了解动物有胎生和卵生两种方式,老师又播放了一段科普,演示精子和卵子如何相遇、结合、孕育……
适合三年级的“身体红绿灯”:老师在黑板上挂出两幅图,分别是男孩和女孩的身体轮廓图。4个学生一组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在轮廓图上贴标签,可以触摸的部位贴绿的,不可以触摸的部位贴红的。老师告诉大家,哪些部位不能让别人随便触摸,人体越往中间的部位,越要得到。
适合五年级的“神秘园”:老师让同学观看“男女从小到大的身体变化”的音像资料,让大家直观地了解自己将要面临的青春期变化。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老师还设计了许多游戏,比如绣花、拔河等游戏,让学生们体会男女不同的优势和不足。
这段有趣的师生对话以及五花八门的回答,发生在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性别教育”拓展课上。 2004年到现在,这个学校的孩子都会上这门有趣的课。
一天,一(4)班的教室里热闹非常。 “今天,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礼物——请大家吃橘子。”一上课,任课老师戴璐便开始分发橘子,并让学生们将橘子核丢在杯子里。“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橘子妈妈的‘宝宝’。”戴璐指着杯中的橘子核大声说。接着,她打开投影仪,让大家听一段不同植物种子的声音。她告诉学生,植物宝宝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并茁壮成长的。
讲完植物,戴璐又将话题引向动物。 “公狮子和母狮子深深地相爱了,属羊的今年多大公狮子把自己的精子放进母狮子的身体里。母狮子怀孕了,你看他们多幸福啊! ”戴璐的故事将孩子们吸引了,她告诉学生们哪些动物的宝宝需要孵化出生,哪些动物的宝宝则不需要孵化。
“我们从哪里来? ”戴璐顺势抛出问题,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戴老师告诉孩子们,原来是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结合后,在妈妈的子宫里形成受精卵,经过不断,慢慢长大,形成胎儿,最后,小宝宝会从妈妈的产道里出来。
“我喜欢这堂课,收获很大。妈妈以前说吃了药,我就进了她肚子了……”学生承承一边点头,一边认真地说。
这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读爸爸妈妈在课前给自己写好的一封信。记者看到,不少家长将自己孩子的出生过程讲得很详细,并告诉孩子们他们来之不易,他们是爸爸妈妈的宝贝。
其实,老师的原意是让学生家长给自己孩子写一段话,告诉他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没想到,许多家长把一页文稿纸写得满满的,有的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写的文章,流下了的泪水。一位妈妈在文中写道:“亲爱的宝贝……你是爸爸妈妈相爱的结晶,爸爸把自己的优秀精子给了妈妈,妈妈体内有卵子,精子与卵子结合,然后在妈妈子宫内发育,就像一棵菜,在妈妈子宫内长大,长到成熟了,就从妈妈子宫内出来,来到了……”读完信,戴璐带领孩子们大声喊:“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
自从开设“性别教育”课以后,上理工附小每年都对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教师认为性别教育课程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意义,有必要开发与实施。87%家长观念上得到改变,会有意识地与孩子沟通;96%家长对学校开展性别教育报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绝大多数孩子觉得“开眼界,很喜欢上”。
“当初想到开设这门课,是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家庭中性别教育是缺失或不当的。”上理工附小副校长徐晶介绍说,一些学生会问家长“我从哪里来”,有的家长能给孩子很好的,而有的家长回答,更有甚者会编,对孩子造成。“现在信息传递的方式很多,学生若通过不良网站等途径获取不当的知识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校方人士表示,当初开设这门课程也是有压力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并不理解,担心对学生有负面影响。我们的想法很朴实,只要对学生有益的,不管别人怎么评价,都必须。”“性别教育”课是不回避词汇的。“六年多的教学,把以前羞于出口的话说得大大方方。”教师毛剑玲这样说道,“首先老师自己不能感到别扭。刚开设这门课的时候,有的老师为了‘脱敏’,就独自站在上,一遍一遍大声说‘精子’‘卵子’。”
丁利民校长认为:“如果老师对涉及性的词汇都很的话,这堂性教育课也将宣告失败。”她坦言,突破要有突破的道理,要从文化高度告诉孩子,性是美好的,性别教育是爱的教育、生命教育。
晨报讯市首部突破传统尺度的小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如果放在境外,并不算“前卫”。基于少女怀孕率居高不下,境外诸多国家和地区很早就开始要求中小学生开展性教育。性教育专家认为,对青少年甚至儿童开展早期的性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知道如何自己,不至于让一时的性冲动或因为对性的而做出让自己后悔终生的事情。
1942年就在义务制学校开展性教育,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性教育的国家。刚开始的性教育也称“避孕教育”,1970年代以后,性教育开始实施新的教育大纲,重点从生育知识,转移到强调关系中的情感和层面。
面对居高不下的少女怀孕率,英国宣布,所有中小学自2011年起必须开设性教育必修课,向5岁以上学生讲授性知识。英国用于幼儿和小学生的性教育教材,一些“尺度也较大”。一本名为《我从何而来?》的教材插图上画着一对夫妻裸身拥抱于床上的形象,还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解释性行为。还有一本书名为《性与亲属关系小学读本》,甚至涉及体位,这一读本被定为适合5-11岁儿童阅读。此外,一本名为《让我们谈谈“性”》的幼儿读物,甚至还谈到同性恋问题。
权益、责任和尊重,这3种价值观是荷兰在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的社会基准。荷兰的儿童从6岁进小学就开始接受有关性知识方面的教育。对荷兰的小朋友而言,学习性知识就和学习其他学科一样,没有什么特别。
一部名为《我从哪里来》的幼儿性教育图书,在回答“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时,出现场面和性器官的图片。出版方家庭计划指导会的教育干事陈洁凌表示,该书尺度并不过分,由于在儿童性教育方面开展得很早,年轻父母们理解度很高。
而中国相关部门曾于2007年制作过一系列名为《踢爆、自主》的性教育课程教材,其中小学教材“三点全露”,并以Q版漫画介绍男女性器官、及宝宝出生过程。该教材的设计者之一高松景曾回应称,、裸露绝对不是毒蛇猛兽,简单可爱的画风不会让人产生不健康的联想,反而能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