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庄镇龙津村“妇女之家”开展育婴培训课
石湾镇街道红卫社区爱心学堂开展茶道培训
张槎街道下朗村巾帼健身队表演太极扇
在这里,妇女们表达、展示风采;在这里,妇女们也收获和睦、欢乐和关爱。这里便是妇女们亲切称为娘家的“妇女之家”。
2014年,禅城区全面推进“妇女之家”建设,作为2014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涵。禅城区妇联广泛开展“幸福家”、“巾帼梦”、“幸福园”三大系列活动,打通联系服务妇女儿童及家庭的“最后一公里”,使“妇女之家”真正成为可信赖可依靠的“幸福家”。
在这个大家庭里,广大妇联干部通过深入了解妇女们的需求,切实回应她们的呼声,依法她们的权益,有效促进她们的发展。
同时,这些遍布在全区各个村居里的“妇女之家”,也为全区妇女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传递正能量,使她们走出,以阳光积极的姿态拥抱生活,守望相助,温暖社群,逐步提升着这座城市的暖度、幸福度。
508场送上门 妇女学技能更自信
“拿到这个证,就可以去做育婴员了。”日前,南庄镇龙津村的连姐领到了育婴师从业资格证,心里乐滋滋的。连姐2014年48岁,后在机关饭堂做厨工,虽然工作不太累,但工资较低,她早就有换工作的念头,但由于缺乏技能,这个念头迟迟未能实现。
2014年7月起,龙津村“妇女之家”根据村民的需求送课到基层,推出“丽人学堂”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如插花、做点心、化妆、育婴等培训,这让连姐看到了希望。“课堂免费,又能学到真本领,真是好事!”连姐立即报了点心班和育婴班。
南庄镇龙津村妇联关淑卿告诉记者,系列培训推出后,村里的很多妇女都报名参加,“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女性也越来越关注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提升。”
考虑到妇女们白天工作,“丽人学堂”系列培训活动一般安排在晚上,邀请市、区专业导师进行授课。虽然白天上班,晚上上课,但连姐一点也不觉得累。“课程以实操为主,很适合自己。”说到课程内容,连姐直呼“长知识”。“以前我们带孩子什么都没讲究,全靠自己摸索,但上了课才知道,每一个步骤都有技巧、学问在里面。”连姐说,如今的用人单位很看重专业性,没有真功夫不行。
培训课程结束后,还会安排相关的技能考试,考试通过就能获得由禅城区人社局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这也为连姐找工作多了一份保障。
事实上,连姐只是2014年区妇联推出免费送村居活动的受惠者之一。为让知识大餐能切合群众的需求,2014年初,区妇联到各镇街、各村居调研,征询妇女群众代表、村(居)妇联对送课服务的意见和,收集了广大妇女群众和家庭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筛选了一批水平高的授课专家及质量好的课程。其中,婚姻家庭(含家庭教育)类、卫生保健类、法律咨询类等课程则实行订务,依托全区141个“妇女之家”阵地送到居民口。
这种“你点单,我下菜”的方式受到了妇女们的普遍欢迎。截至2014年10月,全区共举办家庭教育、法律知识、生活保健常识等508场,约3.3万人次的妇女受惠。
“自从推出系列培训课程以来,很多妇女反映,不仅掌握了一项技能,更重要的是人也变得更自信、更了。”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展特色活动 展示妇女靓丽风采
每个月一到祖庙街道铁军社区同乐歌队举办“开课日”,75岁的张惠霞都会准时出现在铁军社区“妇女之家”。虽然张惠霞已是古稀之人,但矍铄、身体硬朗,退休后就一直参加同乐歌队的排练、演出。她说:“参加巾帼健身队,不仅找到了寄托,而且认识了很多朋友。”同乐歌队由企业退休人员组成,当中大部分街坊像张惠霞一样,退休后闲来无事就到歌队来寻找乐子。目前,铁军社区已有3支这样的巾帼健身队。
铁军社区妇联芦丽萍告诉记者,每逢重大节日,巾帼健身队就会上台表演。2014年重阳节前夕,铁军社区举办“七彩夕阳红 重拾童趣”重阳游园活动,巾帼健身队就为居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出。
“由于村居文化娱乐活动少,一些妇女农闲时只能聊家长里短,或者打牌打发时间,生活较为单调、。”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丰富多彩的妇女群众活动也是2014年“妇女之家”提供服务的重点之一。
据介绍,区、镇街、村居各级妇联积极链接和整合社会资源,以“三八”节、母亲节、“六一”节、寒暑假等节假日为契机,发挥巾帼健身队伍、巾帼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开展健身展演、亲子活动、文艺晚会、体育竞赛、艺术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广大妇女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家庭和谐。截至2014年10月,全区“妇女之家”共开展活动270场,参与妇女群众约3.4万人次。
不仅如此,各级妇联还充分发挥妇女作用,促进城市建设。在石湾镇街道各个村居,都有一支手戴红色袖章的巾帼网格化巡查队。她们每天拿着记录本,走街串巷,紧盯村里的卫生,哪个角落有废纸、哪块墙壁上有“牛皮癣”、哪条河涌漂浮垃圾等,都会被她们一一记录在本子上。如今,在她们的努力下,石湾村居的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她们也在服务群众中提升了价值。
孵化社会组织 阳光妈妈传递正能量
“姐妹们,谁有旧衣服不要的,可以捐出来。”近日,祖庙街道阳光心灵驿站的芬姐在“阳光妈妈”微信群上发起了号召。作为阳光心灵驿站的小组长,芬姐时不时就在群上发布爱心帮扶信息,动员群内其他妈妈参与。
主动、积极、阳光是芬姐给别人的印象。然而,3年前的她却老是抱怨生活,儿子,家里常是哭骂声一片。芬姐自丈夫去世后,物质和上都失去了支柱,生活陷入低谷。祖庙街道妇联了解情况后,吸纳她加入阳光心灵驿站,并且安排老师为她的儿子免费补习功课。
当时处于中的芬姐看到了一缕阳光,慢慢地,她的也打开了,在组员、志愿者们的开解下,内心积累多时的怨气得到了消除。
成立于2009年9月的“阳光心灵驿站”,采取“妇工+社工+义工”的方式,运用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提供情感交流、就业信息、心理、家庭教育、贫困援助、提高素质等有针对性的服务,帮助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建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提高家庭生活质量。芬姐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以往我们帮扶单亲母亲,往往是从物质层面上进行,组织节日慰问、资助等,但随着社会和家庭问题的日益复杂,家庭纠纷、社会交往、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是无法用去解决的。”祖庙街道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阳光心灵驿站主要搭建平台,将阳光洒向单亲妈妈们,让她们感受到正能量,从而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经过多年实践,几乎所有走进“阳光心灵驿站”的单亲妈妈们都学会了拥抱正能量。
为了让这支“阳光队伍”发光发热,区、街道妇联联手,引导推动她们实现社会组织的孵化,目前,阳光心灵驿站团队已经在街道进行基层社会组织备案,并计划推动团队自主创业。
“与部门的不同,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其优势,更好地利用和链接社区资源,推动社区内不同团体及居民广泛参与,采取自主及互助的方式去改善社区关系,更好地解决社区问题。”禅城区妇联、社工委专职副主任肖瑞瑞表示,2014年除了祖庙街道阳光心灵驿站完成备案登记外,石湾镇街道红卫社区巾帼志愿者队伍也已备案为城乡基层群活类社会组织。“未来‘妇女之家’的建设将把孵化社会组织作为重点之一,利用社会工作手决更多的社会问题。”
搭建沟通平台 改变妇女生活态度
阿珍从外地嫁入佛山,女儿3岁时,与丈夫离婚,从此她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2005年,一直供职的某陶瓷厂倒闭,阿珍开始打零工,后来干脆做起了卖菜生意,每天早出晚归,饭有时也顾不上吃,女儿更是没人照顾。
几年下来,生活的压力让阿珍处于崩溃的边缘,“我支撑不住了,我看不到生活的希望。”阿珍说。
2011年11月,在铁军社区妇联的推荐下,阿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了祖庙街道妇联成立的“阳光心灵驿站”。
在那里,阿珍不仅把自己生活的不如意及心中倾诉出来了,而且在该驿站的帮助下她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再就业培训。培训结束后,阿珍就在市区一家酒楼找到了一份厨工的工作,也开朗了很多。
现在只要有机会就去参加活动,与其他人一起聊聊天、做做手工。也正是阿珍这种乐观的态度,让她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大家都说我老公很老实,是个值得依靠的人。”说这话时,阿珍脸上满是幸福。
吃过晚饭,张槎街道大富村村民张国琼,又赶往村里的“妇女之家”。自从该村引入佛山惠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后,舞蹈、化妆、育儿、手工坊等活动如火如荼开展,文化活动中心也成为张国琼最爱去的地方。
户籍在韶关的张国琼,上世纪90年代到佛山求学,毕业后在一家陶企工作,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由于父母不在本地,又很少结识朋友,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张国琼过着“两点(公司、家里)一线”的生活。“以前忙着带孩子没时间出去活动,现在孩子都长大了,还是觉得生活很。”
2014年6月,佛山惠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合大富村“妇女之家”,开展“融合大社会,提升小社区”项目,举办一系列活动后,张国琼感觉自己的生活仿佛被点亮了。
“以前不会打扮,但自从上了丝巾搭配课后,才发现很简单的服饰也可以把自己衬托得很漂亮,同村的姐妹们还会分享打扮。”张国琼告诉记者,这些活动除了丰富生活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让自己与别人沟通交流,“你学一下我,我学一下你,这种气氛很融洽,让人一下子就放松了。”
张国琼笑着说:“这里就像是我的娘家,在这里我还认识了很多好姐妹。”(记者 罗艳梅 通讯员 简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