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女性健康> 文章内容

保险业发力健康管理 医疗数据亟待“标准化”

※发布时间:2018-12-18 2:09:15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近两年,保险业在健康险领域频频发力,产品规模节节攀升,赔付金额不断扩大。专家表示,未来健康险除了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保障,最重要的是在健康管理上下功夫,“治未病、慢病管理”都将成为衡量险企健康服务水平的关键指标。

  今年7月,上海市发布《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简称“健康服务业50条”),这是十九大以来出台的首个省级健康服务业发展政策。据了解,健康服务业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健身产品、健康保险等支撑产业,其中,健康保险作为重点领域之一,成为上海的主攻方向之一。

  近期,上海保险交易所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上海健康保险交易中心建设。根据协议,上海保交所将积极支持参与医改,探索发挥保险的控费机制,助力激发医改的动力和活力;市卫计委将发挥资源优势,支持健康保险创新发展,推动建立“保险+健康服务”模式,促进孵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保险产品等。

  事实上,近年来,保险业尤其是健康险在促进上海健康医疗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完善升级方面已取得不小成效。

  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太保在沪全资设立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推进“保险+医疗健康”融合发展。该公司成立大数据实验室,为、商保、个人提供一揽子智能化数据解决方案;成立管理式医疗中心,为部门、商保公司提供数字化风控服务;成立健康管理中心,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干预、健康保障一站式健康管理方案。“公司还联合上海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等专业科研机构,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计及失能评估标准技术合作;联合福寿康等专业护理机构,展开护理产业合作。”

  新华保险上海分公司相关人士告诉《上海金融报》记者,该公司已成功运作“银发无忧项目”十二年,截至2017年,参保人数超过500万人次,保费收入1667万元,有效填补了老年人退休后没有人身意外保障的空白。此外,个人医保账户资金购买商业保险是上海地区医疗保障的重要创新,新华保险获得首批销售资质以来,已服务客户3609人,提供了8亿4千万元的风险保障。

  设在上海的平安健康险总部,近年来同样在产品、服务、科技等多方面助力“健康上海”建设,包括打造全新线互式核保模式、推出全新“E秒赔”系统等。

  平安健康险相关负责人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此前平安健康险在沪发布国内首个商保肿瘤新药目录——《平安健康险肿瘤新药目录》,涵盖2017年1月—2018年7月获得食药监局上市批文的抗肿瘤新药。“《目录》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平安健康险将继续关注医疗领域最新进展,定期发布新诊疗手段、新药品、新诊疗规范,更深入做好药厂、医生、服务供应商及患者之间的信息与支付的桥梁。”

  近10年,健康险在国内增速可观。如统计显示,自2009 年起,上海地区健康险保费收入逐年递增,尤其从2012 起逐年呈现两位数递增,继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涨幅超过40%后,2016年健康险市场同比增长达72%,保费收入达到2009年的5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险企看好未来健康险市场的潜力,与近两年整个保险业大的转型背景密切相关。“保险‘回归本源’,转向保障型业务。其中除了寿险,健康险占比较重。从当前趋势看,越来越多险企努力将旗下健康险产品与健康服务内容相融合。”

  普华永道中国管理咨询保险业主管合伙人黄小戎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随着社会财富增长,传统保障的压力将有所下降,“因病返贫”的风险在一些阶层减弱,而财富管理、健康管理的需求将逐步上升。“近期,美国有三家主要的寿险公司退出个人寿险市场,表明这种趋势在成熟保险市场上已越来越明显。全球险企在投资收益部分的持续挑战是巨头们退出传统寿险产品的另一个原因。”

  另外,以寿险公司来说,其盈利水平取决于死差、费差、利差。近10年,全球险企在投资收益部分的不确定性非常高。“股市波动剧烈的话,股票无法多买;债券收益持续低迷,寻找获得稳健投资回报的来源困扰很多险企。但若致力于健康险经营,险企就不必将大量精力用于投资,因为健康险盈利考量的是险企对客户健康管理能力水平高低,以及运营的效率。”

  不过,朱俊生指出目前有两方面因素制约国内健康险发展,一是社会医疗保险的集中管理模式,制约健康险与健康服务产业融合的市场空间;二是受制于医疗服务市场。“国内医疗服务市场由公立医院垄断,险企跟这些医院打交道,包括数据共享、系统对接、控制医疗费用等都很难做,尤其运营报销型险种时比较,控费不易。”

  “在健康管理方面,一些保险公司想了很多办法,提倡慢病管理、提前预防,并利用智能穿戴设备对客户健康进行。这些创新尝试都值得肯定。”黄小戎坦言,国内保险业单独能解决的办法已经想了很多,但关键问题在于健康险全面发展的基础尚未建好。

  “现在健康险领域,国内卖得最好的是重疾险。因为该险种管理简单、责任判定简单、赔付简单。再看如今很火的网红产品,如百万医疗险等,看上去很美,但保额比较小,可能吸引年轻客群,但续保不清楚。”黄小戎强调,要提高效率,做到对客户有保障、对企业有盈利,消费型健康险一定要做到医、药、健康、保险跨行业数据流“标准化”,并打通行业生态圈。“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单靠险企努力无法实现,办法有两种,一是由牵头,如现在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由牵头做‘数据标准化’;二是行业并购和渗透。”

  目前,“保险+医药”成为全球健康险发展新趋势。2017年底,美国最大的药品零售商CVS健康公司宣布,将以总价值69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三大保险公司安泰保险金融集团。在国内,平安、众安、阿里等都有所动作。国内互联网医药企业1药网母公司111集团日前宣布,与中宏保险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构建预防、问诊、购药和健康保障的“大健康”生态闭环服务体系。

  “近年来,保险业和互联网企业以渗透的方式在‘医、药’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包括寻医、预约、挂号、问诊、检查赔付等。但要想这些合作充分发挥效力,标准化十分重要。”黄小戎解释,每家医院开出的检查、治疗、收费的条目不一样,编码也不同。如果一家险企对接很多医院,包括病历复查、报销单据识别等操作非常困难。“很多科技公司或险企之所以对区块链非常热衷,不一定为了‘去中心化’,而是看中方案固有的‘共享’和‘标准化’的特性。”

  在黄小戎看来,国内医院数据化系统建设已颇具规模,只不过各家医院自建系统,编码、分类方法各不相同,如何把医院数据以标准化方式整合进来,需要行业整体发力。“已有部分险企尝试‘一对一’或‘一对多’连接医院,但一些实力强、牌子响的大医院不缺病患,没有与险企合作的动力。因此,这些合作虽然在推进,但总体看比较吃力。”

  据介绍,美国健康险市场规模在万亿美元以上,标准化进程的实施功不可没。“美国由牵头,设立标准,不采纳统一标准的医院无法和医保直付对接。”黄小戎认为,目前险企经营健康险有两大困难,一是控费难;二是运营成本太高。“医疗单据处理有两种方式,人工或机器。如果不标准化,保险公司就需要大量人手来审核单据是否真实、判断能否理赔,即便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也只能完成小部分工作。比如,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能识别单据,但若单据涉及条款的知识库互相对不上,机器就无法处理,这关乎险企经营成本。由人工完成,可能十块钱处理一个单据,而标准化后,全部由人工智能完成可能只花一毛钱。”

  黄小戎进一步指出,如果险企运营成本很高,所设计、销售的健康险必然较贵,性价比不高,企业也不会盈利。现在报销型、消费型健康险运营成本较高,间接导致市场上相关产品不多,设计上也没有新意。如果底层数据标准化后,随着险企运营健康险的经验越来越充分,越来越成熟,可能会有很多个性化、能满足更多需求的产品推出,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比如重疾险除了按约赔付,投保人还可选择去高端医院治疗,这类服务的控费实际上更复杂,也只有在标准化实现后,才能操作。

  “我相信,打通医疗全生态、实现医疗数据标准化一定会实现,有可能是主导,有可能由平台倒逼,也有可能通过行业渗透的方式。”黄小戎表示,美国推动医疗行业的“数据流”标准化用了不少于10年,但中国因为有“”,应该会较快实现,“如果全力推动标准化,5年左右应该会见到明显成效。”

  世界末日最新消息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

关键词:健康管理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