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之子南阳事件12月20日,广州市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开发区建设和交通局下发的《关于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通知》称,各类人才区内购房可不受户籍。
根据《通知》显示,经区认定的在黄埔区连续工作半年以上的各类人才,可不受户籍,在黄埔区范围内购买1套商品住房;在黄埔区工作,持有广州市人才绿卡或经区认定的杰出人才、优秀人才、精英人才、名校(园)长、名教师、优秀医学专家、黄埔工匠,其父母、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均可在黄埔区范围内购买1套商品住房;港澳居民在黄埔区范围內、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工作的新加坡居民在中新广州知识城范围内购买商品住房享受与广州市户籍居民同等待遇。《通知》表示,将会另行制定具体操作指南。
市场普遍认为这是楼市的“松绑”新政,但从库存情况来看,黄埔区却是广州全市库存消化周期最短的区域。
根据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数据,由于供应放缓,广州整体库存下调,其中黄埔跌至5.2个月,是全市库存消化周期最短的区域,预期未来市场供不应求情况将加剧。
广东省房地产协会专家委顾问黎文江表示,政策优化,不能理解为限购放松,而应该理解为是吸引人才的一项措施。真正的意义,是和其他城市一样,为争取人才到广州特定区域工作,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其对楼市影响十分有限。
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广州多区出台的购房政策,是根据市场情况作出的反映,符合因城施策的大方向。而像南沙、黄埔等区集中了一批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企业,人才政策和当地发展的需要是一致的。少部分区域政策放开后,其他政策较紧需要房价带动的区域,很有可能也跟着放开。
实际上,广州黄埔区已经是近期广州第三个部分放松限购政策的辖区,也是第一放松限购政策的主城区,在此之前,广州市南沙区和花都区相继出台相关政策。
12月17日,广州市花都区推出《广州市花都区人才绿卡申领指南(修订版)》,放开申报对象在社保缴纳、学历学位等方面的制约。而根据《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办公室关于印发花都区人才绿卡暂行实施办法的通知(花府办〔2019〕10号)》的,持有花都区人才绿卡,非广州市户籍的境内居民可享受广州市户籍居民待遇,在花都行政区域内购买自住房。也就是说,在花都创业就业符合条件的人才,不受户籍,无需购买社保即可买房。
12月13日,广州市南沙区下发《关于进一步便利人才及港澳居民购买商品房的通知》,具体包括认定持有广州市人才绿卡、广州南沙人才卡A卡和B卡等的高端人才,可在南沙区范围内享受广州市户籍居民购买商品房同等待遇;港澳居民在南沙区范围内购买商品房享受与广州市户籍居民同等待遇等。
此前广州的限购政策,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能提供购房之日前5年在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在本市限购1套住房,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不得通过补缴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购买住房。
目前广州天河、海珠、越秀等核心区的限购政策没有松动,业内人士将其评价为四个一线城市中,首个限购“松绑”的主城区。
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新房房价下滑城市增至21个,而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进入跌幅前十。其11月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5%,二手房环比下降0.2%,在四个一线城市中,也是新房、二手房价格唯一双双下跌的城市。
对于广州的一系列放松政策,地产经济学家邓浩志表示,调整限购政策既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人才引进的需求,也是避免挂牌土地项目大量撤销,实现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需要。
11月29日,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补充通知》,认定为优粤佛山卡A卡、B卡、C卡、T卡的人才,享受佛山市户籍人口购房政策;在佛山市工作、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才,首套购房不受户籍和个税、社保缴存。
11月20日,中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对我市高层次人才、紧缺适用人才及全日制研究生购买首套自住住房实行贷款优惠政策征求意见的通知》称,符合条件的人才两人公积金最高可贷160万元。
11月1日,江门对购房资格作出了部分优化,允许大专以上学历的非本地户籍居民购买新建商品住房一套,购房者提供在江门缴纳社保的证明即可。同时,港澳台居民家庭2019年11月1日后无购房记录的,可在限购区域新增购买一套新建商品住房。
从全国范围看,累计超过20个城市在11月发布不同形式的人才吸引政策。包括佛山、南京、上海、成都、中山在内的近10个城市对人才购房资格、购房补贴进行了详细说明或者补充。从全年来看,今年全国范围内已经有超过百地发布人才购房政策,从购房资格、公积金提取以及社保年限方面对人才进行了一定的政策倾斜。
克而瑞研究中心一份报告预计,2020年人才新政将继续发力,更多二线以及强三线城市将继续调降人才落户门槛,逐步放开人才购房性措施,“四限”调控局部放松。不过,我们认为改变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已然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并将是长期的战略选择。本轮调控政策难言实质性转向,房地产整体政策将持续偏紧,“四限”调控注定将贯穿更长的时间周期,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