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距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在全国发起“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已近4年,从关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你我做起、从日常做起,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障人士的“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而在武汉,志愿我先行、邻里一家亲的暖心故事也在各个社区温情上演。
有人说“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搭话”是当今城市邻里关系的真实写照,但这种情况在武汉却非如此。19世纪末的老武汉,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民居形式与建筑群落——里份。在别具“汉派”风格的2层联排式住宅中,生活设施如自来水等多为公用,居民十分密集,这就自然产生了里份内的规则:互帮互助成为习惯,邻里关系融洽和睦。
虽然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武汉里份昔日的繁荣已不再,但这里特有的社会伦理准则、行为规范依然代代相传,成为武汉百年民居文化的一个缩影,在现代社区中延续至今。随着“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的全面启动,百年里份的人文情怀和邻里情结得到进一步发扬,武汉各个社区推倒冷漠隔心墙,涌现了一批暖心事和暖心人。
为了拉近居民间的距离,形成团结、友善、互助、和睦的新风尚,武汉市各个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热闹的运动会、联谊会,有贴心的茶话会、谈心会,融洽邻里关系,携手畅叙友情。
天天进出同一个单元门,坐同一部电梯,可是一两年了,或许连邻居都不认识。为了打通交流渠道,6月23日酝酿了近一个月的常青花园第三社区“五小区4组团邻里见面会”在社区小花园里如期举行。
在这个邻里见面会上,不少人真是第一次和一个单元的邻居面对面坐一起,猫眼里瞄人的心理解除了,大家纷纷介绍。活动现场,家住5小区33栋的一位年轻妈妈将自家做的点心拿给参加活动的居民和老人品尝,现场其乐融融!
在常青花园第三社区这样的邻里见面会并非首次。住在30栋的陈奶奶就是一个热心人,通过见面会她得知住在同层的年轻夫妇添了小宝宝,于是她经常教这对年轻人育儿小常识,对小宝宝也像对自己的亲孙子一样。邻里见面会为社区居民搭建了一个相互认识和了解的平台,让大家共享社区公共服务,并积极参与到家园的建设和管理中来。
激昂鼓点、悠扬的笛声、新颖的舞蹈,4月13日钢都花园123社区第十四届“邻里节”拉开帷幕,大部分节目均由社区居民自编自导自演,演绎出浓浓的邻里之情。活动中,传统曲艺节目三句半“社区党建新举措”闪亮登场,将社区“向日葵”志愿服务团队与“六型”特色服务活动巧妙搬上舞台,押韵同调、诙谐逗趣,赢得居民掌声阵阵。文艺表演期间还穿插了趣味游戏环节和微心愿认领活动,通过互动的形式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邻里节”是钢都123社区的传统大型活动,通过开展“邻里”特色活动,社区打造“向日葵”服务团队,深化“魅力之星”,开展红色“六型”服务,壮大志愿者队伍,促进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使居民亲如一家人。
一个社区,16万名居民,不到4个人就有1个志愿者;每到月初,国歌嘹亮,国旗在这里升起;每到元宵节,周边乃至更远的居民蜂拥而至,只为欣赏这里居民亲手所制的花灯;每到农历小年,这里都会举办万家宴,号召社区10万多名居民,端出传家菜、健康菜、家风菜,邀请社区空巢老人、贫困家庭一起,“一家一道菜,万家聚一堂”欢乐过节……
在武汉百步亭社区“小家”和睦,“大家”和谐,过去素不相识的人们,搬到这里就如同搬入“熟人社区”。婆媳对夸、讲堂、家庭故事会、最美家庭评选,在百步亭“三天一个小活动,五天一个大活动,逢年过节必有活动”已成为社区惯例。
百步亭社区通过活动带动社区居民社交,让居民互相关心互相照应,引导居民争当“邻里守望”志愿者。目前,百步亭社区注册志愿者达4万多人,志愿者们根据自身特点与特长优势,建立了190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覆盖到解难帮困、小孩托管、安慰等方方面面,让每个住在百步亭居民都能感觉到温暖,让社区成为一个和谐大家庭。
在武汉各个社区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按照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起的,重点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障人士,用“邻里守望”编织社区的爱心网,用志愿服务使每一个遇到困难、渴望帮助的人得到及时的关爱。
在常青街扬子社区一直以“一报一纸”闻名江城,创办于2002年的《街坊报》,从编辑到记者都是社区居民,讲的也都是居民自己的生活,现如今已成为社区居民交流感情、构建和谐社区的园地。
在扬子社区有一个专门的助残工作室,创始人熊菲是一名肢体残疾人,他身残志坚,热心帮助其他残疾人,在《街坊报》上讲述残疾人的故事并反映他们的。同时致力于文化助残,几年来工作室承办了社区“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笔友会”等多项活动,运用志愿者资源力量,请专业老师培养出许多残疾人艺术人才。
也正因为扬子社区良好的邻里互助氛围,武汉市残联将这里作为志愿者服务试点社区,以“邻里帮楼里,楼里入户里,志愿者服务到残疾人家里”为目标,尝试“邻里守望,文化助残”的新模式,让更多的残疾人自愿走出,融入到社会文化生活中。
“她们与社区的困难儿童没有血缘关系,甚至素未谋面,但面对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她们的母爱却无限泛滥。”军山街凤凰苑社区的工作人员这样评价社区里的“爱心妈妈”。
4月19日,凤凰苑社区“爱心妈妈”服务站成立,首批爱心妈妈团有17名,大部分是热心公益的社区居民,她们开展1对1结对帮扶活动,帮助的困难儿童为社区14岁以下留守、单亲、孤残儿童。
对于社区困难儿童,这些“爱心妈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认领孩子们的微心愿,从生活、学习、感情上给予全面。在节假日,“爱心妈妈”还组织孩子们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开阔眼界、适应社会。凤凰苑社区的“爱心妈妈”们树立起邻里互助的榜样,发动更多社区关爱力量,让孩子们感受温暖、健康成长。
老年人是社区内的一个重要群体,需要得到生活照料和关爱并重。6月15日,八大家花园社区开展了“邻里守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老人义务理发。
活动现场,理发师全神贯注地为老年人理发,他们表示,发型不仅对年轻人的形象很重要,对老年人来说更能体现他们晚年生活的状态。不少老人表示:“人老啦,腿脚不方便了,难得去理发店理理头发,这次在口,太方便了!”理完发的老人神采奕奕,心情都变得更愉快了。
八大家花园社区针对老年人,开展了义务理发、维修电器和帮助买菜等形式多样的“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之后社区将继续推进“红色引擎”、强化“红色引领”,发动优秀的社区志愿者、志愿者不定期地开展此类公益活动,解决社区老年人因行动不便遇到的生活难题,为构建和谐宜居社区做出不懈努力。
打通隔断邻居交往沟通的鸿沟,需要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及各部门多方联动,从守望平安到守望互助、守望文明,激活居民的沟通需求和交流勇气,激发邻里的互助美德与和谐追求。
邻里间一点一滴总关情,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做的事情很简单、很微小,但是在这简单、微小中却能够体现出邻里之间的友好和睦,今年65岁的二七北为群社区居民彭九英就是一个被街坊邻里称道的好邻居。
早上8点多,彭九英按照惯例用钥匙打开邻居谈林芝的房门,将5斤香菇切好成丁。谈林芝和丈夫是汉川人,在二七北卖早点谋生。2016年1月6日,谈林芝和彭九英相识。一年多来,彭九英不计回报地为谈林芝准备豆皮原料。
谈林芝知道,彭九英热心快肠,为忙不过来的邻居择菜、照顾老人小孩,不曾,大家亲切地称呼彭九英为“九英姐”“九英”或者“九英奶奶”;但谈林芝不知道,“九英姐”的自1986年始,从二七上的福建社区搬到为群社区一直没有改变。
上午活干完,下午本可以休息的彭九英,又开始帮邻居择菜、带孩子、照顾老人。这么多年来,彭九英将变成了习惯,“不做这些不舒服”。和谈林芝一样,不少邻居或将自家钥匙给彭九英留一把,或直接让她随便进出。“门都是挡外人的,九英姐是自家人,自家人进自,谁不放心?”这是邻居们的心里话。
想要结识相邻多年却互不相识的邻居,一个打破僵局的契机很重要。契机是由人来创造的,东湖风景区东湖新城社区党支部陶久娣就为社区居民们创造了这样的契机。
东湖新城社区是个由城中村成的社区,房子多是出租或者转让,因此2462户居民中,有6成以上都是户口不在社区的外来户。陶久娣走访后了解到,外来户希望能增加邻里交流,融入到社区。在她组织下元宵灯谜会、端午节包粽子等社区集体活动相继开展,居民不分外来户、本地户共同参与活动、融入社区大家庭。
在陶久娣看来,让外来户融入和谐邻里,除了大量的社区活动,更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在陶久娣的带领下,社区组织了8人网格员队伍,每位网格员包300多住户,每天花一小时时间走访居民,询问他们的需求,并开展精准服务,切实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让社区的邻居成为相熟的朋友。
营造良好的社区,是每一个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与。武汉各个社区在推进“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以社会工作者专业性带动社区志愿服务不断发展壮大,促进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的互动、互补,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提供技能保障。
在武汉,社会工作者通过系列活动,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打造了“银龄互助,结对养老”等服务项目,促进社区文化传承和居民团结认同,让居民愿意为邻里投入更多感情,为社区承担更多责任。
6月9日,都府堤社区联合社会工作者组织老邻居们坐下来聊聊邻里情,叙叙邻里事,品品美邻味。社区居民们一家一道菜陆续地搬到桌上,供给邻里老人分享。在饭桌上,大家聊起这几十年默默奉献好邻居:为老人做好事的许少华夫妻、自掏腰包安装楼道灯的张老师,为孤寡老人打毛衣的刘书惠……在社会工作者的推动下,创造了都府堤社区的共同归属,和谐的邻里关系让社区成为居民上的世外桃源。
孟子有云:“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和睦。”邻里相帮,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促进社区自治、加强社区和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对邻居多一张笑脸,多一句问候,多一份援手,社区文明新风,使“邻里守望”成为构筑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武汉文明网综合)西野花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