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当代中国的鲜明特征,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伟大实践造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迅速崛起的中国传奇,让我们深切“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分量,也认识到必须解决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
事物总是在矛盾中运行,而发展也常常伴随新的问题。30多年的高速发展,在创造世界瞩目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让成长的烦恼不断。从区域差距到城乡差距,再到物质文明和文明发展不同步,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出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更催生着发展与方式的深刻转变。
身处“十二五”“十三五”交替之际的历史新方位,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协调发展,正是着眼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这是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瓶颈的应对之策,也是着眼未来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必须和贯彻的重要发展之一。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习总强调,“增强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协调发展因应发展失衡和不可持续而生,是发展实际倒逼而来,也是因时而动、应势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动选择。正确的发展从来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发展实践的产物、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协调发展,就要以协调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从人均P和人均收入增长的硬指标,到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软实力,从经济结构的优化到生态的改善再到扶贫脱贫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贯穿着“全面”的总要求,体现了“协调”的新特点。认清、吃透、把准协调发展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本质要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胸中有全局、行动有章法,有序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抓住重点要害,才能“举一纲而万目张”。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失衡问题;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把这几个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摆正理顺,就能使单项发展的动能聚合成整体发展的势能,形成更有利于解决发展问题的总体之势,开创相互促进、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增强发展协调性,关键是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无论是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城乡协调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和文明协调发展还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既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也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加大对落后地区、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各地实际情况不同,优势和问题各异。只有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指导工作,既突出重点,也统筹兼顾,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把协调发展落到实处,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从古代中国的传统智慧,到当代中国协调发展的全新,“协调”一词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下一个5年航程即将起锚。让我们贯彻协调发展的,推进协调发展的实践,在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迈向永无止境的发展新境界。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