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情感社区> 文章内容

天涯观察 处于战略首要地位的印度为何冷淡一带一?

※发布时间:2018-4-29 4:08:26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印度莫迪因缺席一带一峰会而成为了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唯一缺席这次论坛的国家,其冷淡一带一的态度。

  印度之所以缺席此次一带一的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消息称可能与印度认为中巴经济走廊有针对印度嫌疑及忽视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领土主权问题有关。换言之,印度莫迪认为一带一对其而言不仅是弊大于利,而且在某些方面还严重损害其核心利益。

  客观的说,在一带一的65个沿线国家中,作为处于“丝绸之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交汇区的印度,就其对中国一带一的重要载体战略、互联互通汇集枢纽纵深战略、出口战略、能源安全战略、“大周边”外交战略等方面的影响而言,均当之无愧地处于首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缺乏印度积极参与的一带一将是有重大缺陷的一带一。

  基于印度目前怀疑、冷淡甚至抵制中国一带一及战略实施的态度,加上印度的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对中国一带一战略实施存在诸多严峻挑战的客观事实,中国在印度缺位或消极应付的状况下推进一带一的进程,或许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艰辛且痛苦的过程,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比较的认识。

  归纳来看,印度智库、和学者对中国“一带一”战略意图的理解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维度、战略维度、全球崛起维度三个方向出发,具体概括如下。

  第一,从经济维度出发,视经济意图为“一带一”背后的主要目标。持这种看法的学者认为,中国推行“一带一”的战略,其首要目标是对接国内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的需要。简单来说,中国希望通过港口和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在相关伙伴国家建立经济园区,以此为中国公司和资本进入海外投资提供渠道,带动制造业外迁,保持出口竞争力,同时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产能,实现经济转型、刺激国内经济增长。在研究中国“一带一”战略对印度的影响时,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中心的印籍研究员拉吉夫·查特维迪(Rajeev Chaturvedy)就曾将“一”类比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强调“一”背后的经济考量,“海上丝绸之自唐朝以来就一直是地区主要的交流沟通渠道。……‘一’最主要的成分是政策合作、互通互联、贸易与投资、人与人联系、以及融资发展,有助于实现全亚洲更深更广的互通互联、优势互补,将成为地区国家合作与团结的象征。”从这个角度看,“一”的展开对印度来说也是一次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机会。

  与此同时,“一”还将有助于解决“马六甲困境”,保障海上通道顺畅和运输安全。有观点认为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对外贸易量与对海外进口石油依赖性不断加大,中国越来越关注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特别是经由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的特舒·辛格(Teshu Singh)在年初发布的“中国2015(IPCSForecast: China in 2015)”报告中谈到“一”,称其是中国在印度洋的软实力战略,中国借此机会在沿线国家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将有助于中国解决马六甲困境,保障海上商品运输与能源进口安全。

  第二,从维度出发,认为“一带一”具有深层次的安全和战略内涵。尽管有部分学者主张“一带一”战略以经济逻辑为主,但从印度国内的主流思维来看,战略是内在本质的观点仍然占了主流。持此轮者基本上都从地缘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战略可以一举三得:

  首先,以经济互利换取盟友,消解周边国家疑虑。印度战略学家布拉马·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就曾公开表示“一带一”并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一方面在经济上,该战略是为中国经济转型服务,还意在挖掘印度洋海洋资源;而在层面,他引用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的观点,称这是一个用经济“买”盟友的计划,即通过经济机遇来抵消近些年周边国家对于“”、“珍珠链”包围等忧虑,并用经济发展和深度合作来结交伙伴,斯里兰卡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常居新德里的印度战略分析家巴斯卡罗伊(Bhaskar Roy)就曾在南亚研究集团(SouthAsia Analysis Group)发表文章表达对中国在斯里兰卡活动的关切与担忧。此外,中国与马尔代夫近年来双边关系的发展也备受关注。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教授谢刚(Srikanth Kondapalli)对此就曾发表评论文章,称中马关系正处于上升与扩张期,中国正不断增加对马贷款、扶持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双方在防御方面的合作将会对印度和美国在印度洋海区的活动产生深远影响。。印度资助的国家海事基金会智库主任维杰·萨胡加(Vijay Sakhuja)也曾表示,“一”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争取在印度洋的发展空间,淡化周边国家关注“珍珠链”的一个策略,并借此为中国在海上设施建设提供支撑。

  其次,回应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新战略部署。也有观点认为“一带一”战略是中国针对美国在亚太和南亚两个地区的战略新部署而采取的反制措施,包括奥巴马提出的“重返亚太”战略和“新丝绸之计划”(NSRP)。《印度斯坦时报》就曾经这样解读“一带一”建设的意图:“中国的‘一带一’战略目的是反制美国重返亚洲和美国在阿富汗建立另一个丝绸之的计划。”分析还指出,通过“一带一”,中国精英力图为中国崛起尽可能地消解阻力,创造更广阔的战略空间。

  不少印度专家都认为“一带一”是中国地缘大战略,是中国崛起大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在地区层面,中国通过建设公、铁、港口和能源通道,加深与周边国家的贸易经济联系,从而进一步加强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将沿线国家纳入其影响力范围。战略学家布拉马·切拉尼就明确表示,“通过‘一’,中国正在改变印度洋现有均势。中方的努力包括把握海上干线沿线港口工程,建设经缅甸、巴基斯坦直通中国内陆的能源交通走廊,通过沿海贸易干线建设海上加油站,集聚海上‘珍珠链’”。

  第三,从中国全球崛起维度出发,根据印度学者们的分析,“一带一”还和中国在全系中的崛起紧密相关,成为助力中国海洋实力复兴、消解美事压力、构建稳定与和平的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工具。持类似观点的学者包括之前提到的拉吉夫·查特维迪,布拉马·切拉尼,维杰·萨胡加等。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分析家正倾向于将“一带一”与中国的全球崛起相联系,把关于中国问题的讨论放置在全球层面而非仅仅局限于地区层面。尼赫鲁大学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狄伯杰(B.R.Deepak)曾发表一篇题为“一带一:中国站在全球地缘与地缘经济中心?”的评论文章,评论称近些年中国一系列的大举措,包括建设亚投行、丝绸之基金、“一带一”和最近提出可能建设的亚太地区贸易区(FTAAP)等,都已经将中国放置在了全球地缘、地缘经济舞台的中心,制约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包括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等计划,从而美国在该地区甚至全球与中国争夺领导席位。

  首要是战略安全方面的担忧,具体又可以分为来自陆上和海洋的双重担忧。陆上方面,常年的边界纠纷,使得中印之间的互信生态比较脆弱,很容易受到新变量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历史上中印两国的、军事关系就一直: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于麦克马洪线造成的中印边界冲突和尼赫鲁的“前进政策”,引发1962年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此后印度倒向美、苏两国制衡中国;2013年4月中印边界又发生“帐篷对峙”。上的互信不充分也直接影响到商业与贸易关系,中兴、华为手机都曾因“”问题被进入印度市场,至今中国企业仍然在购买印度不动产需要前置审批的“8国名单”之列。近些年中国在南亚次的一系列大举措,包括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未来可能会与尼泊尔、不丹合作建设的喜马拉雅山经济区等,更频频引发印度方面的担忧与猜测。比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项目在印度境内的实施将涉及其东北部这一区域。该地区不但和中国有边界纠纷,而且当地亦存在较多武装力量,是印度前总理辛格口中对印度的最大。由于上述问题的解决都缺乏具体时间表,印度边境地区与中国合作自然心存疑虑。

  此外,海洋方面,中国对于印度洋海区的日益关注令印度方面颇为顾虑。印度国家海事基金会主任、前海军中将普瑞迪普(Pradeep Kaushiva)就曾撰写“中国海上西征(China’sMaritime West March)”等文章来讨论中国近些年对印度洋海区的关注。印度洋的地缘战略重要性已经被国内外各种地缘学者反复重申,其重要性对于印度来说自然不必多言。基于此,也就不难理解印度为何对中国在印度洋沿岸的印度邻国(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缅甸等)修建港口的行动表现出忧心忡忡的态度。另外,这些国家对于中国“一带一”的积极响应,则进一步加深了印度对于中国影响力的忧虑。

  总之,中国在南亚的活动让印度方面感到来自陆地和海洋的压力,从巴基斯坦、到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一线的“珍珠链”,形成了印度学界所谓的“战略围堵(Strategic encirclement)”,影响了印度在南亚次-印度洋地区的绝对自然地理优势。涵盖南亚的“一带一”详细方案一经出台,又进一步加剧了印度方面的担忧,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一带一”是“珍珠链”的延续和发展,将对印度地区控制力形成挑战。

  (1)印度提出的“季风计划(ProjectMausam)”。不少和分析家乐于将此看作是对中国“一”的某种回应。“季风计划”原本是拉吉夫middot;甘地中心的文化交流项目,恰逢莫迪上台才趁势将它做大。这一计划主要是指,以环印度洋区域深远的印度文化影响力以及环印度洋国家和地区间悠久的贸易往来史为依托,以印度为主力,推进环印度洋地区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海洋资源,促进经贸往来等。就现有信息来看,尽管“季风计划”尚缺具体内容及战略设想,但从其定名来看,它蕴含着印度的远大战略追求,即在从南亚次到整个环印度洋的广大区域内打造以印度为主导的地区合作新平台。

  (2)印度提出的“香料之(SpiceRoute)”。这是印度与“季风计划”同时推出的另一个。与季风计划一样,目前具体内容和构想还尚未明确。在古代,“香料之”是沟通亚、非、欧三洲之间贸易往来的主要海上通道。特别是十五世纪欧洲人发现海上新航后,葡萄牙人、荷兰人将大批香料运入欧洲市场,而这条将香料从东南亚诸岛运往欧洲市场的海上航就被称为“香料之”。显然,印度作为世界上的香料王国,也正是想利用这一名头来拓展印度与东南亚国家、欧洲国家的经贸文化往来。

  (3)印度与伊朗重新翻新查巴哈尔港口(Chabahar)。印度去年批准参加建设阿拉伯海边伊朗东南部的查巴哈尔港翻新计划,为此约拨出8千6百万美元,由印方对海港进行加深以接纳深水船舶。由于中国援建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距离查巴哈尔港不到200公里(另一说为70多公里),且两个港口都定位为中亚国家的主要贸易出海口。因此,很多印度分析家认为,这是印度试图遏制瓜达尔港的某种举动。印度以此加强控制阿拉伯海,保障从伊朗等国进口石油,对中巴经济走廊形成遏制之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