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女人天下> 文章内容

EMI收购落定从披头士到王菲 重拾百代帝国残像

※发布时间:2021-4-15 19:59:4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前世身份测试EMI的收购几乎尘埃落定,就差最后的签字了。环球要了唱片制作,索尼得了版权管理,在被几经转手又被列强瓜分殆尽之后,EMI,这个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就这样可怜地消失了,历史得没有给这个曾经先后捧出披头士(Beatles)、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s)、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模糊乐队(Blur)、司令(Radiohead)、酷玩乐队(Coldplay)、辣妹组合(Spice Girls)、王菲、那英、陶喆(微博)、萧亚轩(微博)的“音乐帝国”一点颜面,剩下的只有帝国的昔日残像依稀荣光隐现。

  EMI可能是原四大唱片公司中最“根正苗红”的。华纳、索尼、环球,都是外来通过资本运作介入音乐的产物,只有EMI从一开始就是为音乐而生的。在1931年,EMI(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正式成立之前,其前身已经在唱片、留声机及相关领域深耕了三十多年。

  相比之下,EMI在华语乐坛的表现就不如在欧美那么抢眼。在1997年天价签下王菲之前,EMI基本只是通过收购本土厂牌小打小闹,成绩远不及环球(宝丽金)、滚石和华纳耀眼。王菲的加盟终于让EMI扬眉吐气,之后,那英、林忆莲(微博)、张惠妹(微博)、张信哲的接连加盟,(微博)、陶喆、萧亚轩的成功上位,让EMI成为华语乐坛毋庸置疑的大佬。

  然而,千禧年之后,互联网的冲击让EMI有些疲于招架。尽管Spice Girls和Coldplay先后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但仍然无法EMI跟着唱片业一起衰落。而且,不像华纳、索尼和环球那样有影视项目或电子产品,EMI更多局限于“唱片”相对单一的产业链让它们受到的打击更为沉重,并因此成为资本方的烫手山芋,迫不及待想转手套现。2007年EMI被卖给了泰丰资本,2008年大中华区业务卖给了金牌大风,2011年年初泰丰将EMI卖给花旗银行抵债,而半年刚过,花旗又将EMI一分为二卖掉了。

  用“英雄辈出”来形容EMI最合适不过了,如前所述,每一个十年,EMI都推出一批名震八方的牛人牛团。而且,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手、乐队又都是推动乐坛发展和创新的“天才”,所以,毫不夸张地说,EMI的历史,就是欧美流行音乐的历史。现在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这段“岁月”,当然,也包括其中的一些不那么让人开心的一面。

  毫无疑问,Beatles和Rolling Stones都是改变了世界的乐队。前者有巨大的商业成就和无与伦比的才华,后者有影响了后世无数乐队的“摇滚”,这些辉煌加在一起,几乎就是60年代的全部了。除此之外,Beatles和EMI之间纠缠不清的“官司”也是帝国往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EMI收购Beatles自创的“苹果”唱片公司并且在与乐队解约之后跟乐队打了十年的官司,让Beatles与一手捧红自己的“伯乐”形同人。相比之下,Rolling Stones对于EMI的感情就比较深,尽管2008年,乐队与EMI结束持续了31年的合约转投Live Nation并带走所有音乐版权,但在听说EMI被分拆出售之后,Rolling Stones主唱米克贾格尔却欣喜地表示EMI又回到人民手中。

  如果说Beatles和Rolling Stones是EMI60年代的旗帜,那么Pink Floyd和Queen就是EMI七十年代的象征。两支乐队在技术上的锐意进取和才华让他们成为推滚乐发展的巨人,两支乐队以各自的方式完美诠释了所谓“艺术摇滚”的魅力,而且,还分别贡献了举世的伟大吉他手。2010年,两支乐队又同时与EMI弄出大事,解散多年之后,Pink Floyd告赢了老东家,了EMI将乐队的歌曲从专辑中拆开单独放在网上付费下载,而Queen则从EMI跳槽到了环球唱片。这两件事可以说是EMI最终结局的预告片,一方面,由于沉重的历史,传统唱片公司的创新之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仍然把精力集中在做唱片的乐队来说,环球似乎更有吸引力。

  从80年代The Smiths开始,“英式摇滚”继60年代Beatles和Rolling Stones领衔的“英伦入侵”之后,重新成为乐坛焦点,并由Radiohead和Coldplay带上了巅峰。2003年离开EMI之前,Radiohead已经是心目中的“最佳乐队”,甚至,还在Blur和Oasis“窝里”的时候,他们就已然墙内开花墙外香。当然,论商业成绩,最香的还是Coldplay,作为2008年的全球唱片销量冠军,他们堪称Beatles之后商业上最成功的英国乐队。可惜Coldplay的商业成绩并不能EMI的颓势,纵观当年的年终唱片销售百强,环球占据了半壁江山,索尼和华纳紧随其后,EMI旗下艺人屈指可数。Radiohead的离去和Coldplay的一枝独秀都是EMI衰落的证明,作为一直善于挖掘新锐乐队的厂牌,EMI在Radiohead之后的表现可谓乏善可陈,几乎就只剩下Coldplay这样一块“”。

  除了天才乐队,EMI的偶像制造也曾辉煌一时。21世纪前后,EMI先后推出Spice Girls、Blue、Robblie Williams等偶像明星。其中唱片的全球销量超过4000万的Spice Girls可谓登峰造极。但是在这之后,EMI差不多十年没有再推出类似的偶像巨星,直到2007年签下了“水果女王”Katy Perry,Katy Perry也没公司的栽培,两张唱片后已经能在格莱美和MTV大上与Lady Gaga一较高下。

  1997年以前,EMI在华语乐坛扮演的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相对较晚进入中华区的EMI通过收购“点将”等本土唱片公司低调地在业内布局。1997年,布局完成,EMI祭出超级大手笔,以惊人的六千万天价签下刚生完孩子的王菲,制造了一个业内的大新闻。王菲随后的表现也值回了这个价,《王菲97》卖到断货,《唱游》被誉为达到了主流和另类水乳交融的高度,EMI也为此吃了颗定心丸,在华语乐坛坚定不移地了通过各好手实现“”之。

  在王菲身上尝到甜头之后,1998之后的十年间,“”成为EMI运作的主旋律。那英从福茂而来,张惠妹从丰华跳来,林忆莲从滚石跳来,蔡依林(微博)从索尼跳来,这四位“天后”构成了1997开始的“EMI”的主线。其中,以那英的加盟最为成功,加盟EMI第一张《征服》卖掉200万,最后一张《心酸的浪漫》获得了金曲最佳女歌手。另外几位天后的加盟并不算太成功,张惠妹和蔡依林成绩上只能算守成,不过不失,并没有太多加分,而林忆莲一张不如一张,最后惨淡跳槽。除了以上“四大天后”外,EMI还来了诸如许茹芸(微博)、刘若英、齐豫、顺子等一批实力女声,可惜她们的表现都不如跳槽前出彩。

  在天后的同时,EMI也尝试挖掘和培养自己的新人,戴佩妮(微博)、江美琪(微博)是其中代表,但最成功的仍然是萧亚轩。1999年萧亚轩凭借作《最熟悉的陌生人》正式出道,当年便成为唱片销量冠军,专辑的同名主打歌《最熟悉的陌生人》响彻。随后的两张唱片虽然销量不如第一张惊人,但仍然卖出非常好的数字,让萧亚轩成为继张惠妹之后,华语乐坛最成功的女新人,也是EMI在华语地区最成功的推新案例(可以说是唯一)。后来萧亚轩一度转投华纳旗下,却星不顺,又回到EMI,才得以维持“天后”地位。

  在天后们的下,EMI的男歌手们显得没那么耀眼,但论成绩也丝毫不逊色。张信哲从滚石跳槽到EMI之后,事业更上一层楼,几张国语唱片都有极高水准,还推出了粤语和英文唱片,可以说算是事业。在加盟EMI第一张《用心良苦》一炮打红,之后一发不可,到《雨一直下》卖出惊人销量,可谓把最好的时光都给了EMI。陶喆加盟EMI之前已是小有名气的制作人,而他在EMI发行的每张唱片都有很高的质量,是少数几个能与周杰伦分庭抗礼的天王级歌手。黄立行由于特立独行,唱片的商业成绩不如以上几位,但每张唱片都因为锐意进取而好评不断。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